開箱文 VOL.35 – ADIDAS FUTURECRAFT 4D | ASH GREEN
早在 2007 年的時候,ADIDAS 與德國化學產業公司 BASF 攜手合作研發一種把 TPU (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| 中文譯 : 热塑性聚氨酯 ) 材質進行發泡處理,讓 TPU 形成至小小的發泡球,並用以製作鞋子的中底。經歷了 5 年的研究,2013 年的時候 ADIDAS 正式發行了這個名叫 BOOST 的中底。
直至今年 ( 2018 年 ),BOOST 也已經面世 5 週年,大受好評,BOOST 的中底幾乎出現在 ADIDAS 的每一款球鞋中,成為了它們家鞋款的 “基本” 配備。
BOOST 的成功當然不會讓 ADIDAS 停下腳步,它們再接再厲的研發新技術,在 2015 年的時候發布了一款與加州矽谷一家 3D 打印公司 CARBON 3D 合作,以 DIGITAL LIGHT SYNTHESIS 技術所製作出的 FUTURECRAFT 4D 跑鞋,成為了全球第一款以 3D 技術製作的跑鞋 ~
市面上一般的 3D 打印是一點一點慢慢堆積而成,而 CARBON 3D 所使的 DIGITAL LIGHT SYNTHESIS 技術則是直接以紫外線凝固液態樹脂,這樣的技術不但大幅度縮短了製作和後製的時間,也減低了材料的浪費,對目前來說絕對是一種很先進的技術 ~
想了解創作 / 製作過程的可以點擊這裡觀看影片 :FUTURECRAFT 4D: CREATE
在此就不多廢話了,我們來開箱看鞋子吧 ~
首先我們來看鞋盒,盒上印滿了幾何圖案,中間有個看似有夜光,實際上並沒有的綠色 ADIDAS 標誌,而盒上設有方便攜帶的把手。
這款的型號是 B75941,仔細看會發現貼紙上的人形是穿裙的 … 沒錯,這是雙女碼!女碼的 US 10 就像等於哥平時著用的 US 9 ( 42 2⁄3 ) ~
抽屜式打開,第一眼看到的是防磨紙,別人的都是黑色,但哥手頭這盒配的卻是一般印滿 ADIDAS 標誌的,是女碼的關係嗎?( 抓頭 )
盒內印有的細節 1。( 可用作未來分辨真假的參考 )
盒內印有的細節 2。( 可用作未來分辨真假的參考 )
吊牌長這個樣:
FUTURECRAFT 4D ( 簡稱 4D ) 本人登場 ~|
4D 的鞋型其實與 ULTRABOOST 異曲同工,鞋身整體採用 PRIMEKNIT 製成,而三維結構的樹脂中底是整雙鞋子的精華所在,鞋底則是採用與 ULTRABOOST 相同的 CONTINENTAL 膠底。
CONTINENTAL 是德國知名的輪胎公司,它們出品的製作橡皮產物絕對是品質保證的 ~
上面提及的 500 雙限定 SAMPLE 鞋底是長這個樣 ( 下圖 ) ,看起來就像會常常卡石子,哈哈
鞋頭長這個樣,一如往常的設有立體 ADIDAS 標誌。
鞋面上的透氣孔。
從透出來的燈光可看出這款 4D 在透氣的部分是毫不吝嗇的。
不過透氣孔的洞口太大,穿起來就會明顯看到膚色 ( 或襪子 )。
鞋舌長這個樣,幾乎與 ULTRABOOST 相同。
側身的經典三條桿設計是染上去的,也可以看到明顯的透氣孔,但沒像鞋頭那樣直接透視。
以 DIGITAL LIGHT SYNTHESIS 技術所製作三維結構中底,有密集恐懼症的人看了應該會很不安 … LOL
鞋尾長這個樣,同樣是與 ULTRABOOST 差不多。
這必須要拍照留念,阿不然穿幾次就肯定煙消雲散了 … T.T
從鞋墊底的設計可以看出,這鞋墊是與 ULTRABOOST 完全相同的。
取出鞋墊後,底部長這個樣:
把燈光往裡面打會發現光線都透下去中底的部分,這也代表這三維結構的中底排氣功能是很高的。
鞋內的鞋標長這個樣:
介紹完鞋子的結構,又輪到哥這腳模 ( 毛 ) 登場啦 ~
單純上腳,感覺其實與 ULTRABOOST 差不太多,如果你指望它給你比 ULTRABOOST 更舒適的著用感,可能會有,但差別不顯著。如果你是追求前衛,吸睛,與眾不同的話,這雙絕對是你現時需要擁有的 ~ ( 遲些就可能濫大街啦 … )
哥向來喜歡看起來先進,帶有科技感的東西,而這雙 4D 無疑就有這種感覺,所以個人認為是挺好看的一雙,值得入手!
ADIDAS FUTURECRAFT 4D | ASH GREEN
發售價格:USD 300 ( 約 MYR 1180 左右 )
發售日期:2018 年 1 月 18 日 ( 已發行 )
優點:密集的三維結構中底看似容易卡石或殘留泥沙,但其實只要用清水沖洗就能完全的把殘留物清走,意外的容易打理。創新前衛的重點也絕對能帶來吸睛 / 回頭率。
缺點:以目前 ( 2018 年 2 月 ) 來說,ADIDAS 還沒大量生產,所以入手的難度,價格 ( 再售價 ) 會蠻高。
• 文中提及的外幣兌換率是以 2018 年 2 月 27 日的匯率計算。
BY STREETSENSE